2023-09-30 16:23:05 分類 : 熱點 來源 : 大洋網 圍觀 : 1260 次
“舞龍頭,無憂愁;摸龍須,步步高;穿龍底,醒目仔;睇火龍,唔會窮......”9月29日中秋之夜,在廣州市白云區(qū)均禾街清湖村內,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四條十幾米長的火龍追火逐珠,翻騰炫舞,火花耀眼,氣勢恢宏,吸引了大批居民群眾爭睹盛況。村民們通過舞火龍,慶祝中秋佳節(jié),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
火龍炫舞巡游 市民爭睹盛況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均禾街清湖村黃氏宗祠前,三四十名村民合力舉起一條18米長的火龍奮力舞動,追火逐珠。在火龍手的吶喊聲中,威武的龍頭抖動旋轉,龍口、龍身不時噴出火花,耀眼絢麗。
“這一傳統民俗已經傳承了幾百年,最早起源于驅除稻田里的蝗蟲。”年過六旬的清湖村民黃叔告訴記者,祖輩務農耕田,稻田里遭受蝗災,由于蝗蟲怕火,有村民建議,“用禾草扎起火把在田間揮舞,驅趕殺滅蝗蟲,還真的有效,后來慢慢地把火把扎在一起,加上龍頭,演變?yōu)橐粭l火龍。”
當晚,清湖村四條火龍先在各自祠堂前炫舞一番后,在人群中穿梭巡游,送去亙古的祈愿,黑夜中綻放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洋溢著希望的笑臉。所到之處,人生如潮。最熱鬧的環(huán)節(jié)莫過于“龍騰萬家”,四條火龍匯聚巡游至清湖牌坊,開始炫舞表演?;瘕垥r而一躍騰起,時而低空盤旋,時而俯沖潛底,激起一個個浪潮,宛如真龍出海,蔚為壯觀。
“我8歲開始舞火龍,到現在舞了40年了。每年中秋舞火龍,這是融入血液的傳統?!鼻搴迕顸S偉滄告訴記者,從扎火龍到舞火龍,大家都力所能及、齊心協力去參與各個環(huán)節(jié),舞火龍這個傳統民俗文化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為村里的發(fā)展繁榮貢獻力量。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白云區(qū)清湖、夏茅、石馬、江村等村落都會上演舞火龍盛景。火龍追月,傳承數百年,生生不息。如今,白云區(qū)舞火龍這一純原生態(tài)的獨特民俗,已列入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村民們通過舞火龍,慶祝中秋佳節(jié),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
清湖小學打造舞火龍傳承基地
今年,是均禾街傳承舞火龍活動最為隆重的一年,清湖村、石馬村、羅崗村、平沙村等村共計有25條火龍巡游,用藤枝和榕樹葉扎制而成的“火龍”活靈活現,各村火龍匯集到牌坊、廣場,一時間,夜空如晝,萬家歡騰。
據介紹,均禾街非常重視傳承舞火龍活動,推動多元互動、全民參與、融合創(chuàng)新的舞火龍文化月系列活動。開展了舞火龍非遺文化“進校園”“進企業(yè)將”“進社區(qū)”活動,通過舞火龍動漫比賽、火龍文化賦能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金點子”比賽、游園會、手工DIY制作等方式讓群眾親身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發(fā)布了《火龍舞起來》原創(chuàng)歌曲;制作了形象IP火龍娃,作為均禾街的吉祥物,讓火龍娃傳遞安定、好運、團結、幸福的核心精神;建設了火龍公園,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有九條龍紋燈柱和火龍園林景觀;成立了傳承基地,傳承人黃鑒豪積極協助清湖小學掛牌成立舞火龍傳承基地,讓全校師生直觀了解火龍知識。
均禾街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新形式賦予舞火龍這一民俗活動全新的內容形式,呈現均禾人民與舞火龍民俗的密切聯系,讓舞火龍文化與文學、藝術、經濟融合發(fā)展,為均禾民俗文化的發(fā)展擴展新形式、傳播新觀念、弘揚正能量、開啟新思路,注入新活力,讓傳統文化在均禾這片新時代的熱土里發(fā)芽破土,綻放文化新生的美麗風景。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湯南 通訊員:鐘佩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莊小龍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莊小龍、湯南
鄭重提示:廣州資訊網是一個公益性的資訊信息網站平臺,本站中的資訊信息均為用戶投稿或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有侵權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本站各種信息及資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圖表及超鏈接等)均來源于該信息及資料的相關主體的官方網站或公開發(fā)表的信息。本網對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網站信息的商業(yè)活動及其風險不承擔任何責任。
Copyright ? 2023 www.too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廣州花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18926159557(微信/手機) QQ:291795092 E-mail:291795092@qq.com
RSS | XML
備案號:粵ICP備17017967號
粵公網安備44011402000987號
技術支持:花城網絡
關注廣州資訊網,掃一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