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3 23:33:46 分類 : 熱點 來源 : 大洋網 圍觀 : 1313 次
7月2日,2023廣州·海珠首屆中國自行車運動騎游大會暨“潮玩海珠 樂在騎中”粵、閩、黔三省八地文旅協(xié)作推介體育嘉年華在廣州塔拉開帷幕。據(jù)了解,這場重在全民參與的群眾性自行車騎游活動不設排名,參與者騎完全程12.4公里線路就能獲得富有海珠本土特色的完賽獎牌。
△騎手出發(fā)
7時40分左右,一場雨不期而至,現(xiàn)場的騎手忙著找地方避雨。好在十多分鐘后,雨勢漸小。8時左右,隨著現(xiàn)場廣播發(fā)令響起,約3000名騎手陸續(xù)推車從廣州塔二樓平臺起點分批出發(fā),沿著閱江路一路向東。
△現(xiàn)場輪椅騎手
騎游現(xiàn)場:共享單車、獨輪、童車、山地車各顯神通
“有點累,但是很開心?!庇浾咴诂F(xiàn)場遇到8歲的林家瑤小朋友,問及累不累,她笑著大聲回答,原來小小年紀的她還是個騎行愛好者, “我很喜歡騎車,今天是我騎得最遠的一次?!绷旨椰幷驹谧约悍凵耐嚽白院赖卣f。林爸爸告訴記者,“我們住在從化,凌晨四點多就起來了,開了一個小時車趕到這里?!眿寢寗t坦言,自己平時騎車并不多,這次陪著小孩來,為了方便裝車還專程買了兩輛小一些的新自行車。
△8歲的林家瑤和爸媽
根據(jù)此前公布的賽事規(guī)定,帶有剎車系統(tǒng)的自行車類車輛都能參加本次騎游大會,如公路車、山地車、計時車、小輪車、折疊車、躺車、復古車、獨輪車、雙人車、手搖車、童車、沙灘自行車、輪椅等,共享單車也能參賽。
現(xiàn)場一群獨輪車手引起記者注意,“這是36寸的大獨輪車,要學這個得先學會小獨輪車(20寸)。”獨輪俱樂部負責人溫先生介紹道,這次騎游組織了20多名俱樂部成員一起參加,一般小獨輪車多用于表演所以這次參加騎游的都是36寸的獨輪車,速度能達到十幾公里每小時。
記者還在現(xiàn)場見到不少騎著共享單車參賽的騎手。劉先生一家三口便騎著兩黃一青三輛共享單車來到現(xiàn)場參加騎游,“我們從二沙島直接騎過來的?!眲⑾壬嬖V記者,他和妻子都是鐵人三項愛好者,這次擱置了平日里騎行的單車,帶著11歲的女兒感受一下熱鬧的氛圍,“也不是比速度,索性就騎共享單車來參與一下?!?/p>
△獨輪車騎手
一邊騎一邊游:不設排名不競速,限速25公里每小時
記者了解到,本次騎游大會是首個在廣州城市中央進行全程道路封閉的騎游活動。12.4公里的騎行路線將海珠區(qū)珠江沿岸的秀美風景串珠成鏈,參賽騎手從廣州地標小蠻腰出發(fā),沿珠江沿岸騎行,途經會展公園、廣交會展館、保利國際廣場、水博苑、保利天幕廣場,最后返回到廣州塔下完成挑戰(zhàn)。
據(jù)主辦方介紹,本次活動招募騎手的消息一經公布就得到市民群眾的積極響應,三天就完成了騎手的招募工作。在約3000名報名騎手中,年齡最小的8歲,其中由100名家庭組成的家庭和諧騎行團也參與其中。
△現(xiàn)場不少選手騎著共享單車參加騎游
據(jù)悉,本次騎游大會重在參與不設排名,不僅不競速還設置了25公里每小時的限速規(guī)定,完成騎行的參與者都可以獲得富有海珠本土特色的完賽獎牌。騎游大會致力于打造城市公路自行車活動爆款IP(自行車版的“廣馬”),引領市民群眾潮玩新風尚。騎行愛好者一邊騎行一邊游樂,在欣賞一江兩岸風景的同時悠閑自在地完成挑戰(zhàn),正合本次活動主題。騎行愛好者與座座色彩絢麗的有軌電車車站照面,在城市中穿梭與獵德大橋相望,穿過都市時尚和工業(yè)懷舊并存的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chuàng)意藝術區(qū),猶如波濤波浪般前行的廣交會展館也伴隨左右,古香古色的琶洲塔也成了騎行愛好者們爭相打卡的地方。
“親”與“情”:三省八地共襄騎游盛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xiàn)場除了騎行愛好者,還有從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甕安縣、福泉市,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豐順縣,清遠市清新區(qū)專程趕來的文旅行業(yè)從業(yè)者。這些地區(qū)都是海珠區(qū)在國家政策下結的“親”與“情”。據(jù)了解,海珠區(qū)對口全國六省十縣(市、區(qū))開展駐鎮(zhèn)幫鎮(zhèn)扶村、東西部協(xié)作、對口合作、產業(yè)共建、對口支援等工作。三年來,累進投入各項幫扶資金6.5498億元,選優(yōu)派強45名黨政掛職干部,發(fā)動選派213名醫(yī)療、教育等人才在當?shù)亻_展幫扶工作。
此外,主辦方在廣州塔二樓平臺主會場和騎行道路兩側的補給點旁還專門增設了文旅宣推展位,三省八地的文旅資源吸引著騎行者和觀眾的目光。在熱場展演環(huán)節(jié),三省八地的文旅從業(yè)者獻上了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閩西漢劇《梨園舊夢》、歌曲《清新,你我的家》《茶山情韻》、山歌彈唱《白云深處我的家》,以表達對海珠區(qū)積極幫扶互助的感謝。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夏強、廖靖文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駱昌威、夏強、廖靖文